傳統行業也應使用智能硬件:融入而非變革
以BAT為的互聯網巨頭在去年已經發布了“互聯網+”戰略報告,旨在借助傳統行業、政府的數據、資源,并通過互聯網高效、便捷、低成本的特性 改變傳統行業。不過,傳統行業并不這樣想,他們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現有的商業邏輯中發揮互聯網工具的價值,很多傳統企業巨頭提出“+互聯網”,以示與互聯網巨頭相區別。兩大觀點針鋒相對。
但智能硬件企業正在跳出這種爭執。2016年4月28日,在深圳舉辦的“智造2025”產業峰會上,北京亮亮視野科技有限公司CEO吳斐告訴記 者:“試圖改變傳統行業運營模式的做法是有問題的,智能硬件公司需要給傳統行業提供增量創新。”亮亮視野是一家提供智能眼鏡增強現實產品的創業公司,其產 品已經在醫療、電力、物流、制造行業開展應用。
智能硬件的增量創新
2012年,Google發布Google Glass,這款產品終在消費者市場折戟,但卻被醫療、物流、制造業廣泛關注。2015年初,著名分析機構Gartner發布研究指出:“智能眼鏡更應該探索企業市場,而非把精力消耗在個人市場。”Gartner預計,醫療、物流、倉儲、制造行業的現場工作人員都有佩戴智能眼鏡的需求,這將在2018 年產生69億美元的市場。
吳斐告訴記者:“初產品眾籌時,就有很多來自醫療、電廠、制造業的研究人員購買了我們的產品。” 他舉例介紹,“比如醫療領域,外科醫生希望通過智能眼鏡記錄手術過程,用于復盤、溝通、學習交流;電廠則希望將該產品用于設備巡檢環節。”吳斐表示,“客 戶會主動提交需求的場景信息,但要把這些需求信息轉化為產品,每個行業都要投入幾百個小時的交流、大量的現場調研、行業各個環節的溝通。”
“初進入電力行業時,我們發現電廠很多設備已經聯網了,但員工仍然要拿著紙制的工單系統執行設備的運行、巡檢。”在吳斐看來,相比于智能眼鏡 的自動連接、自動記錄,紙制工單系統的繁瑣、低效顯而易見,但“用智能眼鏡取代工單系統”的建議一提出就被電廠方否決了,“工單是確保電廠安全的環節,根 本不可能被取代。”
目前,電廠仍然在嚴格執行“唱單系統”,即員工在工作現場持紙制工單,將工單每個工作環節唱出,完成之后在工單上打鉤,看似老舊的工作流程是為了實現電廠對于安全機制的嚴格要求。這種機制下,電廠幾乎不允許工單系統的創新。
“但是電廠需要更有效的信息記錄方式,在很多設備都聯網的情況下,電廠曾經嘗試在巡檢、維護環節使用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來采集、記錄設備運行信 息。不過,由于現場員工往往手上會沾上油漬,智能終端運用效果并不理想。”吳斐告訴記者,因為電廠對的環境特殊,普通的商用平板根本無法進行操作,只有加固平板電腦和三防平板電腦可以正常的在這里運行。
在“取代工單系統”的建議被否決之后。吳斐開始接觸電廠的設備、方案、巡檢、招標體系的全面組織機構,“行業本身會傳遞需求,但我們需要各個環 節的玩家告訴我們場景細節,與電廠本身匹配,而且產品完成后還需要借助電廠傳統的供應渠道推廣。”吳斐舉例告訴記者:“比如,我們正在與埃森哲合作,研究 醫療行業的深度應用;與IBM嘗試電廠項目的合作。”除此之外,作為創業公司,亮亮視野不可能建設自己的銷售渠道,也需要借助埃森哲、IBM的銷售渠道實現產品的推廣以及落地部署。
吳斐認為,“作為一個新玩家,要給整個行業的生態系統創造價值。只有給每一個環節帶來增量,產品才能成功。任何對商業模式的改變,都有可能因為觸動整個產業鏈的利益而被抵制。”